此三位圣僧之中,达摩乃禅宗武学之源,石之轩已两世承袭其遗泽,收益良多,自不必多做赘言。
而真谛大师,石之轩怀疑很可能就是那位传徐子陵【九字真言手印】的真言大师,如今正在广东、福建一带传法译经,还未周游中外所有名寺古刹及创出【九字真言手印】。
至于近两百年前的这位鸠摩罗什圣僧,年少精进,曾游学天竺诸国,遍访名师大德,深究妙义,又博闻强记,既通梵语,又娴汉文,佛学造诣极深。博通大乘小乘,精通经藏、律藏、论藏三藏,并能熟练运用,掌控自如。
此天竺圣僧在中土传法译经十七年,总计翻译经书上百部、四五百卷,乃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。
其中,石之轩所熟悉的三论宗、天台宗、净土宗的佛法精义均是由此天竺圣僧所译的经书为基础,发展演化而成。
可惜的是,此圣僧在中土只传佛法,译经书,而从不传武功。
就连身为嫡传的三论宗,也只能从此圣僧亲书的经书注解及边边角角之处,收集些许残羹剩饭,否则嘉祥大师也不消借助和氏璧练功了。
可这大石寺的五百罗汉,却是唯一例外,只因要绘画五百个姿势各异且暗涵不同佛法韵味的塑像,一般的僧人殚精竭虑也弄不出来,唯有鸠摩罗什这等武学通达天人而精通肢*体动作艺术的瑜伽圣僧才有可能完成。
也正因如此,五百罗汉的肢*体动作也反过来容纳了鸠摩罗什的至高瑜伽造诣。
此间道理,与花间派视武道为一种与人直接有关的最高艺术的理念如出一辙。
似鸠摩罗什这等大智慧的圣者,佛法、武学与平日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语早已融为一体,无论是翻译经书,还是绘画雕塑,都即蕴涵佛法,也蕴含武功。
后人从他翻译的无数经书中找出武学道理或许难之又难,可从他屈指可数的绘画、雕塑中悟出武学精髓却是颇有可能。
依据石之轩这些年深入接触的佛门辛密来看,这大石寺五百罗汉姿势中所蕴含的武学真谛,很可能已是中土最为原汁原味儿且博大精深的天竺武学。
天色渐暗,夜幕朦胧,月色掩映,明暗交辉。
寺内众僧皆已回房参禅,唯余石之轩盘膝千手观音座下,微妙灵觉舒展开来,将五百罗汉的奇姿妙态、繁杂手印一齐映入脑海,无一遗漏,无分先后,亦无分主次。
然而一开始,石之轩却并未开始参悟这五百罗汉中蕴含的瑜伽姿势及印诀,反倒是重新回忆参悟天竺武学基础,于有意无意间沉浸入天竺武学的纯粹世界,而尽量避免中土武学干扰。
天竺的内功修练体系,有为法基础在于“气、脉、轮”,即为五气、三脉、七轮。
五气是命根、上行、平、遍行和下行五气,指的是内气外气行经三脉七轮的途径。
三脉是中、左、右三脉,中脉由海底至头顶,以脊髓连接,等若中土的督脉。
左、右二脉均起自睾*丸宫,与中脉平行,贯通七轮。
七轮等若中土的窍穴,由上而下是顶轮、眉间轮、喉轮、心轮、脐轮、生殖轮和海底轮,最后的海底轮即中土的会*阴*穴。
此间说来繁复,实则与中原武林的奇经八脉异曲同功,亦迥然有别。
天竺正宗内功,便是循序渐进的通过修炼“气、脉、轮“,而把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,梵我合一,夺天地之造化,秘不可测。
当然,此间激发生命潜力的说法比较靠谱,而所谓梵我合一、夺天地之造化,则是各具缘法,个凭悟性及造化,对于天竺绝大多数修炼此法的僧众亦是水中捞月,雾里看花,可望而不可即!
与中土道家罕有人臻至天人合一妙境乃是同一道理。
至于如何修炼“气、脉、轮”,激发生命潜力,主流正宗便是瑜伽术,心法则是‘梵我合一’,亦或‘佛即是心’。
所谓‘梵’,万物有一个最高的本体——梵,其实跟道家的‘天道’一个概念,梵我合一即天人合一。
当然,这是天竺的原始体系,之后在密宗发展,细分为“身、口、意”三密修法,手印为“身印”的重中之重,通过双手十指与内外的贯连为经,修练体内的“气、脉、轮“为纬。
所谓三密,众说纷纭,可在瑜伽修行上,旨在有相、无相二种。
有相三密,佛与众生互融,入于瑜伽境界,众生身结印(身密)、口诵真言(口密)、意观本尊(意密),此即有相三密。
而无相三密,众生所有身、语之行为、内心所思考者皆为三密,此即无相三密。
基于有相三密,佛之三密加护摄持在众生之三业上,称为三密加持。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相应融合,称为三密相应(三密瑜伽)。另如修者与本尊一体化,当身即可成佛,称为即身成佛。
这里的“佛与众生互融”、“意观本尊”、“与本尊一体化”,其中“佛”与“本尊”非是具体某个信仰佛陀,而是精神象征,其实就是“真如”与“本心”。
臻至“本性真如”,成无上正觉,便是即身成佛。
这与中土的“天心”与“我心”,天人合一并无二致。
当然,无论是天竺还是密宗的修行体系,都跟中土道教一样,在真正的修行方法里可劲儿灌水,灌的正是招揽信徒的宗教思想。
就如道家的修行可用追寻‘天人合一’来概括一样,佛门的修行也可用追求‘即身成佛’来标志,舍此之外,其余的什么信仰往生、磕头烧香都只是建立宗教势力的手段,不足取信。
此间差别,便是修道与信道、修佛与信佛,一字之差,实则天壤之别。
修道、修佛,只是认同道、佛文化流派的宇宙观、人生观,并藉此踏入修行之路,追寻宇宙生命的真谛,窥测永恒。
任何既定的道法、佛法终究只是“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的“师门”,在初始时颇具借鉴意义,而在更深修行之时,个凭造化,各依本心。
而信道拜神、信佛许愿,则是凡夫俗子的空虚迷茫时的精神寄托,往往遭人愚弄、丧失思想而不自知。
所谓宗教,说到底是一帮既愚人又愚己的弄权者组成的势力,凭借特意灌水、篡改的道法、佛法经典来宣传教义,吸引信众,聚众成事……
此间种种,修行者犹要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否则只是进入宗教为道奴、佛奴,而非修真者。
这是石之轩早已有所明悟的事,当然,其实世上大多修行有成者皆明此理,只是为了宗教发展计,而口不应心罢了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