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连几日,官军都在城外忙碌,仪州将士看到这副场景,大多忐忑不安。李存孝走了,官军准备开始强攻城池了,他们很担心自己接下来的命运。
李嗣恩与李嗣本则不这样认为,作为接替了李存孝的将领,他们需要证明自己不比李存孝差。同为河东太保,他们也相信自己的实力不会比李存孝差多少,这场战斗或许是场硬仗,但正常情况下,七万人要守住城池并不难。
另一方面,李存孝回到太原城之后,就一直赋闲在家,李克用所谓反攻汾州的话,自然只是招他回来的借口。在他回来的时候,李克用没有迎接,在他回来之后,李克用也没有召见他。
在很多人看来,李存孝虽然很强,但也不是少了他,河东就办不成事。河东有那么多将领,太保们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,还有李克用亲自坐镇全局,难道少了一个李存孝,河东就不能运转了?那也太可笑了些。
此后,李克用调集了一部分援军,前去支援仪州,至少也要攻下隔绝两地的三县,牵制李晔的兵力。但李克用也无法做太多,因为一旦分兵太多,汾州方面的刘大正,可是有着十几万大军,也是能随时进攻太原城的。
至于反攻汾州——如果仪州战局稳定,二十几万官军无法攻下仪州城,反而还要被拖在彼处,那李克用倒是的确可以调集军力反攻汾州,打开局面。
但是眼下,李克用明显不敢轻举妄动。如果汾州还没攻下,仪州就先被突破,到时官军就能直达太原,抄了他的老巢。
仪州城外,已经填平纵横沟壑的官军,在这日开始大举攻城。
披挂齐整的李嗣恩与李嗣本,并肩站在城楼前,一起看向城外海潮般席卷而来的铁甲将士,神色都很不平静。
不平静不是因为害怕,而是因为激动,因为战意沸腾。作为河东太保,两人都是沙场宿将,经历了各种战事的磨练,眼前的情景在他们看来,正是他们建功立业,扬名天下的大好时机。
替代李存孝,成为守城主将的李嗣本,盯着城外舔了舔嘴唇,显得很是有些迫切:“都说平卢军精锐,我倒要看看,跟我李嗣本的嫡系部曲比,到底谁更加能战!”
李嗣恩哂笑一声:“如果平卢军真的那么精锐,也就不必围城这么久不攻了。”
李嗣本一把拔出横刀,大喝道:“好男儿建功立业就在此时,功名但凭马上取!奋勇杀敌者赏,胆怯后退者斩!”
此时此刻,李嗣本与李嗣恩是斗志昂扬,亟待大展身手的。但是很快,他们就不这么乐观了,因为大战一开打,差距就显现了出来。
平卢军拥有绝对精良的铠甲兵器,以李晔如今在大唐的权势地位,作为李晔的嫡系部队,平卢军的军备水平当然不是普通藩镇军可比。
再加上李晔练兵贵精不贵多,跟河东大肆招兵买马不同,他在黄巢之乱后并未扩军,这就使得平卢军的军备水平和修士占比,都冠绝天下军队。
这就更不必说,李晔收编圣子的部曲后,对大军整体战力的提升了。
面对这样的平卢军,李嗣本和李嗣恩很快就发现,那些他们之前依为沙场决胜利器,几乎是战无不胜的沙陀兵精锐,在此刻也成了空有悍勇之气,而战力明显不足的贫弱之兵。
他们照面就被平卢军压着打,莫说反击,根本就喘不过气。死伤迅速增多,阵脚很快就稳不住,被迫步步后退。
迫于战局压力,刚过中午,李嗣本与李嗣恩就不得不亲自上阵,带着亲兵精锐到各处即将被突破的防线、夺走的城墙救火。
然而他们的努力注定只是徒劳,防线的压力不是单个点,而是整条防线,他们就算再能奔走,也只能落得疲于奔命的下场。
到了临近酉时的时候,在平卢军的带领下,官军已经四面攻上城墙,并且站稳了脚跟。各处都是涌动的官军甲士浪潮,原本就士气不高的河东军,正在被从一段段城头赶下去。
“都给我回去!守住城头,谁也不准退!”血染甲胄的李嗣本拦住一群后撤的甲士,声色俱厉的大吼。
眼前的人群停顿了那么两息,但是很快,更多溃退的兵将涌了过来,推着人群前行。在他们后面,是追杀的平卢军甲士。于是哗啦一声,人群四散逃开。
李嗣本大怒,一道剑气斩杀了一二十人,这才将面前的人震慑住。他带着亲兵冲上前,不要命的去阻截平卢军,同时嘴里大吼杀敌建功,谁也不准后退。
日暮时分,李嗣本战死城头,随后李嗣恩率部出逃,是夜,官军攻占仪州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