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面对吉礼的庞然威压,荀夫子步步前进,不急不缓,充斥着永不动摇的决心。
礼,也是理!
天大地大,道理最大!
既然是儒家较量,便以理服人!
这一刻,老者躬身,荀子行步,两位儒家宗师级的人物争锋相对,此前消散的书文金字,再度浮现。
文气四溢,精神融入,洋洋洒洒,字字珠玑。
两人的思想,正式碰撞。
“咦,这天地金桥的器灵,是董仲舒所化?”
顾承既在战中,又是俯瞰全局的旁观者,荀夫子所现的自然是《荀子》,老者周身的金字,却是《春秋繁露》。
这天地金桥的器灵,竟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。
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的董仲舒。
这位大儒在后世可是毁誉参半,因为他把儒家神学化,变成了一家独鸣的官学。
他认为“天”是最高的神灵,是有意志、知觉,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,是为“天人感应”说。
他还吸收法家、道家、阴阳家的思想,构建了以“三纲五常”为核心的体系,为君主代表天意进行统治,提供了理论根据。
若从皇权的角度来看,董仲舒的学说无疑是极为合适的,毕竟西汉开国的那一百年,可是极不太平,国内时常发生叛乱,直到意识形态的统治后,皇权才是彻底稳固下来。
但这种学说,确实是偏移了儒家的本意。
当他碰上了儒门宗师荀子,又会如何?
没有激烈的碰撞,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,董仲舒头顶的虚影,直接崩塌了。
“我之过也!”
这位器灵怔然许久,拱手一礼,化虹消失。
敬佩。
愧疚。
“不论贤愚,教化万民,宏愿抱负,知行合一!”
顾承闭上双目,默默体悟。
站在他的立场,纵观上下五千年,无论是荀夫子还是董仲舒,都是时代的需求,应运而生,所以他不看对错,而是汲取两者之长。
得此儒家大道之力,天枢十二卷方能以最快速度普及,不论贤愚,教化万民。
“走吧!”
公孙玲珑好不容易爬上岸,抖了抖身上的死鱼死虾,火冒三丈之际,就见公孙龙背负双手,向着庄外走去。
“爷爷,我们不是要激荀夫子去往楚国的么?”
她不解地问道。
“何必自取其辱?”
公孙龙叹息道:“他是真正的宗师,我不及也,然我名家之道,又在何方?”
接下来的数日,公孙龙都在苦思冥想,再无来时的意气风发。
直到即将出齐国边境,前面突然出现一队士兵拦住,为首者是个高瘦阴鹜,气质大异于常人的男子,尖声道:“法令规定,不许带马出关!”
公孙玲珑这些日子心头正堆积着怒火,闻言大怒,砰的一下跳下马车:“区区小卒,也敢拦我名家之马,看我怎么戏耍他!”